-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菜花育种团队利用三代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成功完成世界上第一个菜花全基因组测序,对菜花育种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 如果让你接受一次并不复杂的基因检测,从而得知自己罹患癌症的几率,甚至有针对性地购买保险,你是否愿意?保险公司送客户基因检测产品不算新鲜,最近,又有保险公司直接跨界布局基因检测行业。但一直以来,基因检测可否直接用于保险定价、核保等,存在较大争议,在国内还没有明确的法规规定。
-
“基因变异是所有遗传学知识的源泉。”项目成员之一、澳大利亚墨尔本拉筹伯大学进化遗传学家Jenny Graves说,“你拥有的基因变异越多就越好——那么为什么不对所有的事物展开测序呢?”
-
在欧盟最高法院给予基因编辑作物和转基因(GM)生物同等严格法律地位的3个月后,全球研究人员开始感觉到压力。其中,一些人正越来越直言不讳地反对这项裁决。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0月31日批准一种面向消费者的基因变异检测工具,人们可用它检测自己是否携带可能与代谢某些药物能力有关联的基因变异。
-
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现状如何?转基因食品有哪些?转基因的安全监管情况怎么样?在农业部4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孔明回答了相关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这是近九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第六次提到转基因技术。全球转基因技术发展已有数十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也已有20年的时间。虽然前进的道路有些坎坷,但国际农业转基因技术和产业化总体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
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主导的一项新研究成功确定了小麦基因组中产生致敏蛋白质的基因,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培育出低致敏的小麦品种。相关研究已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此次,挪威奥斯陆大学研究人员马克·拉文奈特及其同事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报告称,他们通过筛查麻雀的基因组,试图分析麻雀不为人知的历史。
阅读延伸:12月1日至3日,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共同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在华盛顿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人类基因组编辑的道德伦理问题也随之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与基因编辑有关的7个关键事实。 [详情]微博热议